|
||||
|
||||
![]() |
||||
2000年研究院被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2002年認證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,2006年被國家科技部認證為國家級研發中心,2007年認證為國家級企業專利工作交流站,2011年被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天津市組分中藥企業重點實驗室,2013年授予國家級創新藥物國際聯合研發中心,2015年國家科技部批準 “創新中藥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”,2015年國家發改委批準“中藥先進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”,2016年獲國家工信部“智能制造試點示范”稱號。 | ||||
先后承擔或參與國家863計劃、973計劃、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等科研課題117項;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、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項、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項;申請專利1815件(PCT97件),其中發明專利1526件(PCT97件),已授權專利1228件(PCT386件);共發表專著22部,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536篇,SCI期刊論文242篇。 |
||||
![]() |
||||
在“沒有圍墻的研究院”的發展理念下,通過對科研資源的優化、整合和合理布局,研究院正在逐步打造藥物合成、制劑、分析、藥理篩選、臨床、國內外注冊等研究平臺及項目管理平臺。通過研究平臺和管理平臺的建設,適時地為創新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出有價值的創新產品。 | ||||
研究院堅持“不求所在、但求所用”人才管理機制,實行科研、管理雙通道任職資格模式,明確了科研人員的專業職級晉升通道,逐步形成了自有技術骨干、核心專家團隊、聯合培養學生的“三位一體”人才模式。 |
||||
科研管理不斷創新管理模式,在集團“總、戰、建”大科研組織體系思想指導下,建立以疾病領域為軸、項目為核心,專業管理與項目管理虛實相結合的大科研體系,實現了研產銷投IPD整合式研發模式。研發體系著眼于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,以創新藥物開發和上市產品大品種培育為核心,構建多元化的研發資源配置模式,加速創新成果轉化,形成“中心突出,兩翼內涵豐富,優勢互補,延伸有序,多元協同發展”的新格局。 |
地 址:天津市北辰區普濟河東道2號天士力大健康城 郵政編碼:300410
集團總機:0086-22-26736688(中文) 0086-22-26736290(英文)
健康咨詢電話:國內 800-818-9818(免費),400-618-9818(免長途費,手機用戶可以撥打)
津ICP B2-20080123號 津公網安備 12011302120117
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(非經營性)證書編號:(津)-非經營性-2021-0019
官方微信二維碼